报告摘要:深空天文观测、空间目标监测等应用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需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大气湍流引起的光学波前畸变进行实时校正。基于激光钠导星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实现途径,已在多个大口径光学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显著提高了望远镜的光学成像质量。高功率钠导星激光器及大气钠层荧光高效共振激发是钠导星自适应光学技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该报告介绍了国内外钠导星激光器实现途径及研究进展,基于染料激光直接产生钠导星方案,输出平均功率达千瓦级。基于固体、光纤和半导体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等方案具有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等突出优势,得到普遍关注并取得快速进展,输出功率达到数瓦至数十瓦水平。报告介绍了中物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导星激光技术研究的新进展,采用“1064nm/1319nm单频光纤种子源+多程板条脉冲放大+和频”技术路线,突破了高光束质量多程板条放大器、高效和频、高精度波长锁定等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平均功率大于200W、光束质量1.3倍衍射极限的高重频 589nm激光输出,中心波长精准锁定钠原子D2a和D2b线,钠导星激光器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用研制的589nm激光器开展了激光发射及钠导星激发与荧光回光特性实验研究,掌握了激光线宽、D2a和D2b线能量占比与钠导星高效激发的规律,为大幅提升钠导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和应用效果奠定了重要基础。
报告人:唐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光电对抗专委会副主任,《强激光与粒子束》副主编,《中国激光》编委, 国家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欧洲高功率激光系统与应用学术委员会国际顾问委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高能全固态激光及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研究,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十余项, 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5项。